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人文科大】称呼的那些事

周天群 777 瀚海数据说 2021-03-15


第 279 期


最近我的一个美女闺蜜在微信上晒爬山的照片,被朋友调侃为大妈爬山照,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些与称呼相关的趣事。

从小在大学的大院里长大,有很多父母的同事,邻居,小朋友,大家关系都比较近,我在家是三个兄妹中最小的一个,因而身边的大人小孩都叫我周三妹,亲人好友一般都称呼我三妹,比我年幼的叫我三姐,一直到上学后才被同学称呼我的正名。


儿时的周三妹


记得小时候一次到哥哥上山下乡的乡下去玩,那是布依族的一个小村庄,那里的小朋友都比我哥哥底一辈,他们就称呼我为“幺婆”。贵州/四川西南地区有将最小的称为幺,比如,老幺,幺妹,幺儿等,而那个少数民族地方又有将姑姑称为婆婆的习俗,我就这样连跳几级成为“婆婆”了,而且在农村孩子的眼里我可能还真是个从大城市来的“妖婆”。当时觉得很好玩。

小学/中学/大学都跳了级,因而我的同学/同事一般年纪都比我大,我是大家眼里的小妹妹。在单位里,一般都被叫为小周,这样的称呼方式在中国非常流行,我自己也总是感觉永远都是最年轻的那个。但这个称呼只沿用了很短的时间,我就到美国留学了。

美国人比较随意,大家相互直接都叫名字,我的名字中的“群”拼音为Qun,这个字美国人发音和汉语拼音不一样,常常被读成“女王”,我当时索性就将这个“群”字省掉了,在整个研究生读书阶段的几年中,同学老师都叫我Tian。还记得那时有一位香港来的朋友,每次见到我都亲热的叫我阿天。

研究生毕业开始工作后,为了大家称呼方便,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字Tracy,这个名字比较中性,男女都可以用,这个名字已经被用了20多年了,也是我的众多称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,因为我的孩子,行业里的同事们只知道我的这一个名字。当初给自己取这个名字主要看中的是其中的字母T,加上我的中文名也是一个非常中性的名字,也还般配。不过最近我一朋友把Tracy翻译成中文“翠喜”,我还吓了一跳,哈哈,没想到这个中文翻译不仅非常女性化,还有点俗套的喜感和可爱。

美国人的文化中,等级概念不强,除了比较正式的场合称呼你的姓,比如Mrs. Zhou,Dr. Zhou之类的。其它场合都直接叫名字,甚至工作中,上级下级之间,年长年幼,都统统直接叫名字 。这样的称呼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,不用担心你是否称呼不当冒犯了对方,这个方式除了简单直接外,还觉得蛮亲热的。


Tracy


不过有些习惯我们中国人还是不太能够接受的,比如下属对上级领导,小辈对长辈,甚至有的家庭孩子对父母也直呼其名。儿子的女朋友是一个华裔ABC,第一次见面就问我,希望如何称呼,叫阿姨还是Tracy,我说都行,她就开始叫我Tracy了。还有,英文中亲属关系的几个称呼也不细分,比如:姐姐妹妹是sister,哥哥弟弟是brother,管你谁大谁小,大姑小姑,大娘娘小娘娘,大姨妈小姨妈,姑妈姨妈,伯母,阿姨,统统一个auntie, 以此类推,什么表的,堂的,都是同一个词,简单不少。而且这些词语一般不会用在称呼上,仅用于介绍关系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三十几年,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辈份在逐渐升级,心里面自己感觉还是那个最小的。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语,叫“无龄感”。这个当然主要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。

我的无龄感意识被打破是在2005年,当时带读初中的儿子到香港旅游时,遇到几个东北大汉,请我帮助他们拍照。几个人左一个大姐右一个大姐,喊得我心里直发毛,心想,你们几个这么老,我哪有比你们大呀。虽然知道北方人豪爽,喜欢称呼大哥大姐以表示尊重,但听了后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。

二年后,到北京去看表妹,我这个表妹特别能干,她是一个影视公司的老板,是很多电影电视的制片人,她先生是个有名的导演。她的员工和朋友都称呼她汤姐,我突然感觉到这个称呼好有气派,有点像黑帮的老大,很威风。接下来我就自我介绍为汤姐的三姐。我这才开始接受大姐这个称呼,可以进入大姐的状态。

2009年回中国工作,发现以前的大家相互称呼老张老李之类的称号已经不用了,称呼这个总,那个总。开始大家称呼我周总,非常不习惯,便给大家说叫我Tracy就好,后来除了几个关系特别近的,其它同事还是觉得叫我Tracy不合适,大家都叫我周博士,我也觉得这个称呼比周总要容易接受一些。在中国的企业活动中,不熟悉对方的职位的情况下,如何称呼对方还真是一件比较困扰的事。


查看在建厂房的周博士


到韩国考察的周博士


公司一个同事的太太长得漂亮,性格开朗,特别能干,我有一次到她那里去玩,她父母在那儿给她帮忙,我见到二位老人,觉得比我父亲年轻一些,就叫叔叔阿姨吧,我就这样喊了一晚上,后来离开之前我才知道原来她父母比我还年轻2-3岁,这真的让我好吃惊,也觉得自己太出洋相了。不知这二位“叔叔阿姨”在知道真相后是如何看待此事,可能觉得遇到了一个傻博士。

有次从北京飞万州,在机场遇到一对年轻夫妇来送他们十岁左右的儿子,这男孩独自乘飞机回万州,又与我同机,我就答应帮他们照看这个孩子。男孩的父亲马上教他儿子,说谢谢阿姨,这时他妈妈说不对,应该说谢谢婆婆,二人开始争吵起来。我当时好尴尬,突然意识到我开始向婆婆级迈进了。后来在居住的小区时常被一些小朋友称婆婆,也就顺其自然,不再去纠结它了。


被叫婆婆的我


其实在国内社会上相互称呼还是比较麻烦和困扰的事情。在80年代以前的红色中国,比较流行相互称呼同志,表示大家都是为了革命,志同道合。我在上海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,那里大家尊称年纪大一些的为师傅,觉得还有点亲热。现在“同志”民间老百姓被赋予新的含义,指同性恋者,因而一般会避免这样的称呼 。一次在北京向一个20来岁的军人问路,本想称呼解放军同志,但一行的朋友提醒说应该称呼解放军叔叔,我这个被人称为婆婆的人叫一个20岁的年轻人叔叔,真是有点奇怪。我的一个朋友前些年回国探亲,带着儿子去咖啡厅,服务员称呼她为小姐,那时在美国都听说“小姐”是对从事色情行业的年轻女性的称呼,所以我的这个朋友大怒,说是她带儿子到这儿来喝茶,像小姐吗?这真的有点难为人家服务员了。

其他城市我不太清楚,我工作的重庆万州,一般社会上对年轻人就称呼“美女”“帅哥”,年纪大一些的人都称呼“老师”,与你是否有文化,是否从事教师职业完全没有关系。以前教师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行业,现在万州满街不是美女帅哥,就是老师,有点让人哭笑不得。
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网络文化对我们称呼的影响,这个影响在中国特别突出。凡上网社交的人都有个网名,这个网名是自己取的,没有限制,大多都带点个人的风格。凡是在网上认识的朋友,或通过网络组织的活动,大家都相互称呼网名,不分年纪,不分性别,非常好用。有感于自己开始进入老年人的状态了,就给自己取网名“鬼奶奶”。在万州认识很多登山徒步的朋友,徒步群有个三不问的约定,不问家庭生活,不问住址,不问工作单位,大家相互称呼网名,几年下来,几乎没有人知道我的正名,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。开始大家对我网名中的鬼字有些忌讳,我说我不介意你们将鬼省掉,直接叫奶奶也行,后来大家也就习惯叫鬼奶奶了。


在万州徒步的鬼奶奶


与年轻人在一起的鬼奶奶


回美国后,这些年在各个摄影群体中我仍然沿用了鬼奶奶这个网名,最近有一个网友直接叫我奶奶,其实他可能年纪比我还大,但听上去很亲切,我好高兴。


痴迷于风光摄影的鬼奶奶
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在取名字用字辈的习俗,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族会由族长规定一段文字,取名字时每一辈按顺序取用其中的一个字。在还没有DNA认知的年代,这个中国的习俗非常科学,根据名字中的字辈,可以非常容易的判断出同姓的人是否是同一家族的人,相互之间的辈份是什么。不过民间这个字辈都为男丁使用。我爷爷是民国的一个知识分子,他6个子女中的三个儿子都用了他们那一辈的“隆”字。到了我这一辈,大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子女,周家有7个男性,我是唯一的女辈。那时父母给孩子取名字都带一点时代的气息,我的两个哥哥的名字,一个是“力”,一个是“东”。7个男孩,没有一个使用字辈。父亲说生我那年,正好发现了一个新的星系叫“天琴”,而“天”正好是我们这辈的辈份,天琴就成为我的名字了,非常美丽的名字。可惜我不懂事,在读小学时自己去要求将其改成了“天群”。

回想起来,我在不同的生活阶段,不同的朋友/社交圈,被称呼的名字还真不少,从周三妹/三姐,周天群,天群,小周,Tian, Tracy,周博士,周总,鬼奶奶等等。现在已经接受自己不再年轻, 满心欢喜的迎接下一个生活状态,非常期待真正成为奶奶的那一天的到来。

作者简介

周天群,197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系,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士,美国北卡罗莱州立大学(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)博士,在旧金山湾区半导体行业工作生活二十余年。近几年拜师于著名北美风光摄影师西风(科大78级6系陈一滨),热衷于风光摄影,从一个北美硅谷高科技行业的女博士,华丽转身成为行迹于天涯海角的风光摄影女侠。查看更多的摄影作品和游记可以关注她的500px网站 https://500px.com/tracytqzhou和美篇 https://www.meipian.cn/c/14727839/1 

编辑: 张红 818  冯莉 9818


推荐阅读

【人文科大】水清墨淡:1986-1994年校园书法小记

【人文科大】科二代姜晨的人物摄影

【人文科大】方飚的摄影:诗和远方

【人文科大】周天群摄影:别了旧金山

【人文科大】徐晰的飞鸟摄影


欢迎点赞、留言、打赏、投稿、和分享转发!如需转载请留言。投稿、荐稿或投诉请电邮 hzhang9@att.net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